作者: 来源: 深圳市儿童福利会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都会多多少少找到一些自己孩子的影子,更有甚者可能已经“气不打一处来了”。但是当我们先抛开孩子的这些问题去反问各位家长:“你这么说孩子能理解吗?”“这件事孩子是怎么看的?”,这时大多数家长却都一脸茫然。
在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中,“换位思考”是大多数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我们不清楚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所以也不会知道孩子在听完父母的话后会作何反应,而每当孩子与我们持反对意见时,父母所给出的解释往往都是一句:“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呀”。
其实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时,往往都会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自己经历过那么多事情,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都多,什么事情没有遇到过?而作为孩子,在认知不健全对待事情没有自主评判能力的情况下,就应该听从家长的话。
当然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我们并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在孩子没有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之前,父母给予建议或者直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这样的做法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是如果过分干涉,最终只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主能力,严重的话甚至会激发孩子的“反弹效应”,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作对。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和你唱反调,并且有时还会和你针锋相对,那么就说明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身为家长的你过分干涉了孩子的自由空间,一味的将孩子束缚在你的掌控之下,不去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以自己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在和孩子沟通无果后,面对孩子的“调皮行为”,往往会让父母失去理智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从而激化矛盾并最终导致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出现懦弱、易怒、缺乏耐心……,等一系列问题。
缺乏“换位思考”是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硬伤,父母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却不重视孩子的想法,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信任,感受到的只是父母有条件的爱!这时孩子又怎么会愿意听从家长的教导呢?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呢?
首先,在爱孩子的同时试着让自己去理解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孩子建立一个彼此信任且平等的关系。其次,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但是也要学会包容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不就是应该在不断犯错与改正的同时成长起来的吗?
第三,主动向孩子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会犯错误的不止有孩子,还有家长;当家长出现错误的时候,应该真诚的向孩子道歉,这样在孩子看来,你们之间的关系才是平等的,孩子才会更愿意向家长坦露自己的心声。
换位思考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是给予孩子尊重;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持有效沟通的一种技巧。当父母发现孩子犯错误后先从自身找问题,当发现孩子不想听道理的时候,就和孩子谈心理,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而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去听父母的话,而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心。